download GirlStyle 女生日常 app
繡花鞋第3代傳人親自設計造鞋 兼當模特兒分享ootd:繡花鞋其實好易襯

繡花鞋第3代傳人親自設計造鞋 兼當模特兒分享ootd:繡花鞋其實好易襯

Fashion 時尚
By Flora on 06 Jan 2023
senior editor

走入佐敦這間小小的鞋店,三面牆都放滿一雙雙繡花鞋,金魚鴛鴦在婚鞋上嬉水,絲質拖鞋上綻放著茶花和牡丹……30歲的Miru是這間繡花鞋店的第三代傳人,她自小跟爺爺學造鞋,一針一線繡出絕美花樣,接手鞋店9年以來,她重新改良和設計傳統繡花鞋,令它成為日常時尚,Miru自言最愛熊貓款式——「因為熊貓代表有創新想法嘅自己。」

廣告
廣告

改造繡花鞋走入日常

繡花鞋店是Miru的爺爺在1958年創立,當時繡花鞋是上流服飾,Miru爺爺便設計輕巧便宜的繡花拖鞋,讓平民女性都一嘗穿繡花鞋的滋味,經營多年一直深受街坊歡迎。

Miru小時候跟爺爺嫲嫲同住,常常看著他們造鞋,自己又愛畫畫,6歲便嚷著要造一雙繡花鞋!「當時以為鞋上畫公仔就係繡花鞋,爺爺見到就教我用針線繡花,每一個花紋都要穿針引線同打結,無諗過原來咁困難。」當時Miru花了1小時才繡出一朵小梅花,而現時店內有售的繡花鞋,複雜的花樣如孔雀需花上5-6小時才繡完,不過她直言造鞋比繡花更複雜!「工序睇落好簡單,但要做到兩邊對稱,車線工整、唔同物料都要做到舒適就好考功夫。」

廣告
廣告

「繡花鞋最大問題係好難襯衫,其實好多人都鍾意,只係唔識點襯。」大學修讀設計系的Miru,畢業功課研究繡花鞋的式微原因,發現以往爺爺設計的繡花鞋款式都是花朵,鞋色多以紅色和黑色為主,設計略為單一,追不上潮流,因此Miru決心接手家業,採用不同顏色和高度,設計熊貓、金魚、孔雀等鳥獸款式,同時沿用手工繡法,創新又不失傳統風格,她保留原有花朵款式,又設計茶花、牽牛花、甚至櫻花,花樣多達數百款!云云之中她最愛一開始設計的熊貓款,「因為熊貓代表有創新想法嘅自己。」而熊貓更成為這間鞋店的標誌及熱賣款式!

除了創作更多時尚款式,Miru又會舉行工作坊和展覽,甚至開班授徒推廣刺繡工藝,不少海外遊客慕名而來,連美國潮流教主Iris Apfel都親自到訪,掃了不少別具特色的繡花鞋!

半世紀前,Miru爺爺將貴族服飾平民化,希望大家穿著繡花鞋走上市井街頭;今天第三代傳人Miru改良設計,寄望女生可穿起繡花鞋走進日常生活,她甚至兼當模特兒,換上自己設計的繡花鞋上載 #ootd,示範搭配流行的日韓歐美服裝也毫不突兀,表達繡花鞋其實好易襯!時過三代,無論是撇甩貴價還是老套的標籤,這個家族依然初衷如一,只為拉近大眾與繡花鞋的距離。

面臨疫情及抄襲的挑戰

廣告
廣告

外界經常以「第三代傳人」來稱呼Miru,她坦言這個頭銜是種壓力,因為大家都會注視她如何繼承甚至壯大家業,「但都係個推動力,如果我只係單純一個設計師咁去經營就太輕鬆喇。」

儘管Miru一心革新現代人對繡花鞋的觀念,每月銷售額曾經達到6位數字,但疫情來襲導致遊客減少,本地消費意慾下降,訪問當天正值年尾買鞋旺季,Miru直言生意比以往差了不少,不過最令她苦惱應是原材料店舖結業!繡花鞋店一直在香港買原材料,如布料、繡線,偶爾從日本購入,但近年很多香港相熟舖頭結業,對品質要求高的Miru,每每要花更多時間找新材料取代,有些款式甚至因此停產。

大家亦不難想到,手工業者的恆常挑戰必然是被抄襲,Miru也不例外,她分享不時在二手購物平台看到「翻版貨」,鞋底寫上自己店家名字,造工卻是相當粗糙的機械繡花,亦有客人告訴她,有鞋店建議客人看中哪雙Miru設計的繡花鞋,就拍照給他「臨摹」,價錢固然比原創設計和手工縫製來得便宜!

不知道Miru是經歷得太多抄襲事件而看化了,還是自小刺繡畫畫的她養成一種閨秀的溫婉,說到這些令人氣憤的事也不慍不怒,無論是疫情還是抄襲帶來的衝擊,她總是選擇默默堅持,一針一線繡出形形色色的鞋履,只希望更多人欣賞到傳統刺繡的藝術。

Text: Girls Editorial

廣告
廣告

Photo: Girls Editorial, 受訪者提供

更多相關文章:

90後女生同基層婦女賣卡通茶粿  承傳手藝人情味強調「老派糕點之必要」

舊式餅店相繼倒閉,砵仔糕、「菲林卷」、茶粿等傳統糕點買少見少,但90後女生Anita居然邀請金齡基層婦女開中式糕點社企,又創造新口味和卡通造型活化糕點!她指出老派糕點記載著這片土地的歷史回憶,有必要讓年輕人認識和承傳下去。

中學師妹無食過砵仔糕

「小時候住大埔,村口總有一些婆婆擺賣砵仔糕、手拉龍鬚糖等等,有時還可以坐下跟婆婆聊天,感受到那份人情味。」90後的糕點社企創辦人Anita分享童年回憶,嘆說現時中式糕點日漸式微,比如茶粿雖被列入「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」,但市區幾近絕跡,要到元朗、大澳、茶果嶺等郊區離島才買得到,她憶述:「有次回母校,跟中學師妹說起傳統糕點,她竟問起甚麼是砵仔糕。」

廣告
廣告

大學讀文化保育政策的Anita感到詫異又可惜:「很多人願意排隊買台灣芋圓、西式蛋糕,同樣是甜品,中式糕點卻無人問津,被人覺得很老土;我們會願意花50、60元買芋圓,但一塊芝麻卷5元已覺得有點貴。」於是她跟志同道合的朋友在2021年開設中式糕點店,希望讓年輕人認識到這種傳統手藝和文化,「至少不要再小覷中式糕點,不再覺得它們是『地攤嘢』、『阿婆先會食』。」

邀請基層婦女手製糕點

立志推廣中式糕點後,Anita便開始找廚師——一班50歲以上、半退休的金齡婦女。她發現在疫情期間,很多基層婦女都面臨就業不足、逼放無薪假的問題,或者需要照顧在家視像上課的小朋友而無法外出工作,Anita的糕點社企提供彈性工作時間,讓她們在疫情期間仍可賺取收入。

不少社企都會培訓弱勢社群如聽障人士、自閉症等一技所長,讓他們融入社會,而Anita則考慮到整糕點已經是這些金齡婦女的技能,索性讓她們發揮所長,獲取更大成就感,她補充道:「整中式糕點是種學問,你無法從食譜學到,以搓茶粿麵糰為例,環境濕度、蘿蔔水分都會影響你要用多少水去搓麵糰,這些都要靠師傅經驗累積。」

位於西營盤的糕點店屬「前店後廠」設計,新鮮糕點都是現製現賣,記者走入廚房,看到姨姨用木棒樁碎朱古力餅,不禁好奇問:「用機器樁不是更方便嗎?」姨姨笑著回答:「我就是機器呀!」不消片刻姨姨就人手將餅樁成粗細不一的朱古力碎沙,留待包成朱古力糯米糍,畫面好像時光倒流幾十年,回到家庭式經營的舊香港。

廣告
廣告

廚房裡是沸騰的蒸汽和笑聲,Anita和姨姨們一邊聊天一邊包糯米糍,討論哪種口味最受歡迎。「唔係咁呀,要咁包呀。」姨姨一邊熟練地包好手上的朱古力糯米糍,一邊像「教女」般指點Anita,幫她的手套塗油方便包麵糰,Anita在旁應諾,私下向記者表示:「呢度啲姨姨好精靈,感覺好似多咗幾個阿媽!」本來以為創新是年輕人的專利,Anita卻連番搖頭,反讚姨姨們愛鑽研新食譜,店內最受歡迎的南瓜糕也是她們發明!

重新包裝引年輕人打卡

常說砵仔糕、茶粿老土,但環觀店內設計走台灣文青風,甚有小清新感覺,絕對跟老土扯不上關係!Anita強調糕點店初衷是讓年輕人接受傳統糕點,因此花了很多心思設計形象,「台灣鳳梨酥、芋圓可以吸引我們排隊去買,因為他們有做marketing,懂得重新包裝。」

她借鑑台灣和日本例子去活化傳統糕點,例如推出卡通造型、全新口味的茶粿,流心版芝麻卷等吸引年輕人試食和打卡,Anita分享自己最愛辣菜脯茶粿,因為口味創新卻沿用中式食材,意外地相配!主張平衡傳統和創新的她舉例,「希望可以盡量保留大眾回憶,例如芝麻卷沿用『菲林卷』造型,但加了最近流行的流心管,變成流心口味!」

當傳統餅店逐漸絕跡,很多年輕女生創業賣蛋糕和貝果時,Anita堅持在疫市開設中式糕點店,希望用年輕思維守住歷史回憶,她早前出席社企民間高峰會,宏觀糕點對香港的文化意義:「地道小食總能反映該區的文化和故事,例如茶粿所用的『雞屎藤』是香港常見的山野植物、『砵仔糕』一詞反映粵語特色等,這些文化意義都值得我們保留。」沒有實體記載的文化歷史如此虛無,一失神便被時代洪流沖走,我們抓不住回憶,唯有抓住一葉香甜軟糯的茶粿吧。

❣️ 立即 Follow 我們的 Instagram girlstyle.mag

🔔 訂閱 GirlStyle 女生日常 YouTube頻道

✨GirlStyle 女生日常手機應用程式正式登陸 App Store 及 Google Play✨ 👉 立即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