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給十九歲的我》宣佈暫停公映 紀錄片女生曾批評校方導演漠視私隱
英華女學校紀錄片《給十九歲的我》於2月2日公映,其中一名主角阿聆發文批評拍攝團隊及校方漠視學生私隱,開拍前她認知只出DVD作校內慈善義賣,到上年團隊不理會紀錄片學生反對,擅自將紀錄片搬上大銀幕作電影公映,同時另一主角阿佘亦曾反對公映,風波引發後導演張婉婷於今日(2月5日)致歉,並宣佈由2月6日起暫停《給十九歲的我》公映。
紀錄片引倫理風波
《給十九歲的我》是由英華女學校委託校友兼知名導演張婉婷攝製,紀錄6位英華女生從中一到中六的成長過程,去年首映後雖然好評如潮,但亦引發部分人對紀錄片倫理、保障未成年學生私隱的質疑,其中一名女主角——英華舊生阿聆親撰萬字文,批評校方及拍攝團隊漠視私隱,列出6點反對《給》公映,導演卻一意孤行,事件曝光後引大眾發出罷看潮。
1.突然由DVD版轉為電影公映
《給》於2011年開拍,阿聆指出她與其他同學當時所認知的是,這套紀錄片是供校內放映籌款用途(例如校友捐款就可獲贈DVD),校方及製作團隊一直沒有告訴她們有公映計劃,直到2021年完成整套紀錄片剪接後,她們才被告知可能有電影公映及送往電影節參展,令阿聆產生公開私隱的隱憂。
2. 校方和導演冷處理阿聆的反對
儘管阿聆極力反對電影公映,甚至因此產生情緒問題,需尋求心理醫生協助,但校方和導演仍堅持如期公演。
3. 校方沒有調解學生與拍攝團隊的紛爭
拍攝期間學生與拍攝團隊不時出現衝突,例如因私隱問題想逃避鏡頭,甚至有意退出計劃,但阿聆指出校方都只會站在拍攝團隊一方,無理學生感受,要求她們繼續合作。
4. 用劇情片手法處理紀錄片
阿聆指出導演和學校在處理她對於公開私隱的擔心時,經常以「演員」一詞去表達他們對紀錄片的看法,《給》中導演以旁白身份主導電影情節及詮釋有不妥之嫌,阿聆認為鏡頭沒有呈現真正的自己。
5. 導演提問令人反感
阿聆指出拍攝時團隊經常針對性追問她的家庭狀況,並不時以負面的詞語形容她與家人的關係,對初中女生感到難受和無法招架。
6. 不信任攝製團隊
阿聆指出同學們對攝製團隊大多感到不滿和害怕,雖然導演曾說過「不想拍只要跟她說一聲便可以退出」,事實上只有一名女生從中一哭到中五,才能成功退出計劃。
阿聆最後表示攝製團隊認為她們知道的事,與校方向她們表達的有頻多出入,因此不知道電影公映一事,是2011年開拍前早有計劃卻沒有妥善傳遞給當事人,還是攝製團隊在拍攝完成後才作出的決定。
除了阿聆自白,片中另一女主角阿佘都表示曾反對公映,但因為爭不過導演和校方而選擇妥協,單車奧運選手李慧詩亦發文表達不滿,指出自己訪問片段未經同意便被搬上銀幕。
阿聆自白萬字文曝光後,提出拍紀錄片的英華女學校李石玉如校長回應「感覺上有點愕然」因為我們和一眾女生有一些慶功活動,一起吃飯,拍攝那十年完全沒有同學和家長投訴, 她又補充同學若早點提出便可以退出:「張婉婷是夠片剪另一位學生進去,甚至只有五位都可以。但是很可惜,這個訴求無法逆轉。錯過了時機。」她思考保護學生與守諾間取得平衡,「若我們完全保護她們,去到最尾,是否又不需要守信用、守承諾?我們是很掙扎。很大的掙扎。」
至於張婉婷導演在2月5日出席謝票場期間親自宣佈,已跟英華女學校校董會達成共識,決定由2月6日開始暫停公映《給》。她回應有關女生不滿拍攝感到不適問題,她強調一直尊重學生,曾多次詢問該女生因由,主動協調如何刪走相關內容,但一直不獲該女生答覆,她只堅持要求剪走她在片中所有內容,張婉婷指出此事不得,因為她在「好後期」才提出,由於已經用了三年時間才完成剪接,整體結構難以更改,最多只能在細節上可作改動,所以無法剪走所有內容。
Text: Girls Editorial
Photo: 《給十九歲的我》劇照、截圖、FB@英華女學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