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ownload GirlStyle 女生日常 app
21歲赴日本考牌做和服師 收藏逾100套和服:想香港人放慢欣賞傳統

21歲赴日本考牌做和服師 收藏逾100套和服:想香港人放慢欣賞傳統

日本
By Flora on 03 Mar 2023
senior editor

很多女生去日本旅行都會穿和服打卡,有沒有想過香港都有專人幫你穿和服?香港女生Anna在21歲赴日本留學時接觸到傳統和服,發現各種花紋布料、剪裁與配件都蘊藏美學和歷史,不但深感興趣並考取「和服着付師」的資格,回港後她更開創和服專門店,希望習慣「速食」的香港人可放慢腳步,欣賞這份傳統美學。

21歲赴日接觸和服

Anna從小因喜愛動漫而學習日文,中五已考獲日文N2程度,在日本工作也沒有問題!專長日文和畫畫的她很早就認清人生方向,即使會考成績夠分原校升讀中六,但她卻選擇報讀時裝設計課程。

畢業後她認為比起平面繪畫,在皮膚上「畫畫」更有挑戰性,於是2009年,年僅21歲的她遠赴日本修讀新娘課程,而這科除了要鑽研新娘化妝,更要包辦髮型和服裝,因此她便第一次接觸到和服。

「初時都無諗過要深入研究。」Anna表示原本對和服興趣不大,「但後來見到和服原來咁複雜,咁多配件同款式,代表唔同意思就覺得好有趣。」和服款式多樣,港人最常體驗的便是浴衣和小紋,設計和內襯輕便,正式穿著就有振袖、花嫁(新娘)款白無垢和色打掛,Anna分享古時日本人很少穿著不耐髒的白色衣服,只有生育和結婚時才會穿全身白色的白無垢,以表對儀式的尊重。除了要熟悉傳統文化,穿著和服時也要一絲不苟,十分講究,因此「和服着付師」證書合格率只有60%!

Photo from 白無垢是日本花嫁和服(受訪者提供)

在日本考獲和服着付和化妝資格後,Anna回港加入朋友的婚紗和服店幫忙,及後2015年又開設和服專門店,為婚照、活動展覽、甚至電影和MV提供和服着付和化妝服務,希望港人除了欣賞和服的斑爛花色,還可了解內裡的深度文化和美學。「香港人習慣速食,全部嘢都要又方便,令傳統文化慢慢消失。」Anna解釋自己回港推廣和服的原因,「希望香港人可以放慢腳步,欣賞日本人對自己文化嘅執著同堅持,再檢視自己身邊要愛護嘅傳統文化。」

據悉目前香港只有5名和服着付師,Anna指她70%客源來自婚紗相,其餘以活動為主,另外亦有開班教穿和服。無論是體驗活動還是教班,都不乏「心急」的香港人!Anna分享近年市集流行浴衣體驗活動,當她幫客人穿好浴衣後,客人往往走了一圏回來,都會落得衣領裙裾翻開、腰帶變形的樣子,令Anna心裡不太舒服,她微微苦笑道:「我知道香港人唔習慣著和服要碎步行,可能覺得好緊身,只係我見到有少少變形就唔係咁開心。」

傳統和服配件繁瑣,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將所有身型塑成一致,達到民族服從概念,但有趣的是日本人在配方方面大膽鮮明,Anna舉例「日本人可能會黃色腰帶配藍色衫、甚至紫色咁撞色,但出嚟效果都好好睇;不過香港人就會偏向揀同色、近似色。」

對於Anna來說,和服穿得好不好看,最終成品固然重要,但在接近30分鐘的穿著過程中,她也視作一種享受!「有啲學生都想盡快完成,但著和服呢樣嘢就係唔快得,愈心急就愈唔靚。」

Anna對和服的熱愛,不單是完美成品的執著,她更可稱得上為「和服收藏家」!雖然平均2個月才有客人租和服,但Anna已收藏接近100套各種花色和剪裁的和服、40件配件如腰帶和帶締!她笑指自從買了兩件中古振袖後,對和服的熱情就「一發不可收拾」,愈買愈多以外,還不時飛去日本深造不同地區的和服文化。

 Photo from 振袖是華麗款式和服,價值不菲。(受訪者提供)

「和服並非單單『著衫』,當中更需要學習禮儀,和服歷史,演變過程,不同縣所生產嘅布料同特性等,咁先可以為客人建議適合嘅和服。」Anna強調學習不應只求快,而是了解背後故事,「我接觸咗和服後,覺得每件事背後都會有故事,如果要件事做得好就要了解背後意義。」

Text: Girls Editorial

Photo: Girls Editorial, 受訪者提供

更多相關文章:

護士轉行自學做沙畫師  創作回憶短片,幫獨居伯伯重獲家庭溫暖

浩瀚宇宙之中,每個人只是恆河裡的一顆沙,但每顆沙都有著獨特的回憶和個性。沙畫藝術師鍾雪在2014年結束10年的護士工作,全職幫人將回憶化成實實在在又療癒的流沙藝術,她直言最喜歡為客人製作人生紀錄,見證晚年伯伯彌補遺憾,「比起做護士幫病人治癒身體,我覺得做沙畫幫人治癒心靈更有滿足感。」

上網自學沙畫入行

阿雪原本是一名白衣天使,花盡心機照顧病人,幫他們早日康復出院,這份工作有意義也有不俗的收入,她卻因護士生活「離地」而萌生去意?「返工已經好花精神同時間,唔會太花心機研究身邊嘢,唔知道社會發生緊咩事。」

2014年她跳出舒適圈,辭職環遊世界20多個國家,途中接觸到沙畫,透過沙子流動,光影和音樂的配合,便可訴說出變化萬千的故事!阿雪從這個藝術找出情感抒發的出口,意識到自己原來一直處於壓力中,因此她一回港便躍躍想學沙畫,卻發現香港沒有人教班,唯有上網自學。

「當時上YouTube其實都唔係好學到,」阿雪解釋,「因為得啲動畫成品,唔會真係教你點畫點做,所以都要靠自己摸索。」不過她又補充,沙畫其實比起紙上畫畫容易,指頭一揮便可畫出一朵小花,為初學者帶來滿足感,但要創作出有生命力的沙畫故事卻需要用心鑽研,可謂易學難精的藝術!

將回憶化成沙畫

說是沙畫藝術師,但其實用「回憶整理師」來形容阿雪更恰當。2015年入行以來,她曾為影視MV、機構宣傳、企業里程碑等創作短片,而最讓她著迷的就是將客人的回憶化成沙畫——「每人每日都製造回憶,但你未必有時間整理,沙畫就可以將佢哋整合,俾人感受回憶嘅珍貴。」

回憶總是零碎、片斷、飄渺,記憶和照片也會隨年月褪色,阿雪會為客人複製往事,化成實在的沙畫,曾經有70歲老夫婦請她製作短片,包含兒子出生到成長的片段,又加入老夫婦的錄音,成品不只感動老夫婦和兒子,亦令阿雪感到難忘,「佢哋個仔已經30歲,呢啲成長片段對佢已經好模糊,而且佢都唔會問得咁清楚,好開心我嘅雙手可以為佢哋紀錄珍貴嘅時刻。」

修補關係與遺憾

華人向來內歛,對著至親尤其不擅訴說感情,總是等到白馬恍悠幾十年,才想到有未完的心底話,阿雪自言最喜歡就是幫晚期病人、長者的製人生紀錄,彌補遺憾。

她分享一名住老人院的獨居伯伯,膝下雖有兩名兒子,但因伯伯嗜賭欠債、拋妻棄子,令兒子與他關係疏離得如陌生人,阿雪為這個伯伯製作沙畫故事,代送給兒子,中間包含父親的悔疚和愛,最終兩代化解誤會,兒子還不時探望伯伯。

「我好開心可以幫手修補佢哋關係,令伯伯晚年可以得到家庭溫暖。」阿雪表示比起做護士,更喜歡用沙畫幫助別人,「護士係physically幫病人,因為病人會轉病房,未必可以一直跟住佢哋見證佢哋康復;但係做沙畫我一直跟住個客人,可以睇到佢喺心靈上療癒到。」

沙畫師有別於作家和畫家,作品好不好看都是全由自己創作,但要製作感動人心的沙畫,必先了解客人的故事和想法!擁有10年護士經驗的阿雪,常常與病人聊天,體貼他們的需要,令現在的沙畫工作更得心應手,「貼地同同理心好緊要,我一直覺得自己係個橋樑,代入客人心態同角度去寫故仔,咁睇到嘅人先會感動。」

如流沙的生活 

藝術家是靜態的,但阿雪的生活卻如流沙般變化萬千,除了沙畫,原來她亦涉獵油畫、豎琴、瑜珈、新娘化妝等範疇,「以前做護士收工都會諗吓有咩娛樂,所以都會搵啲嘢學。」興趣之廣泛,她每一樣也會訂下目標,絕非「三分鐘熱度」,「揀興趣都要諗吓有無發展,做沙畫都見到發展潛力大,因為有好多益處,例如可以放鬆心靈、訓練專注力、改善失智症、小朋友肌肉訓練等。」

「目標唔一定要賺錢,可以係你點樣幫人、幫到咩人。」她補充,「尤其創作沙畫故事唔可以淨係諗住賺錢,因為人哋會感受到你為錢去做嘢。」阿雪自言愛從事對人的工作,每每完成一幅作品都帶給她熱誠繼續堅持,心無旁騖反而贏得客人欣賞,阿雪暗示收入不比以往工作差:「做沙畫每個月嘅收入都幾穩定,好多時仲比做護士高。」她頓了頓又笑道,「如果真係少咗收入,咪覺得自己用錢換咗自由囉!」

Text: Girls Editorial

Photo: Girls Editorial,沙畫作品由受訪者提供

❣️ 立即 Follow 我們的 Instagram girlstyle.mag

🔔 訂閱 GirlStyle 女生日常 YouTube頻道

✨GirlStyle 女生日常手機應用程式正式登陸 App Store 及 Google Play✨ 👉 立即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