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面黃原因】如何改善面黃?改善面黃食物有哪些?了解面黃原因、改善方法、飲食建議及相關健康問題
許多人認為自己的皮膚黯淡無光,甚至以為自己變「黑」了,但其實這可能並非因為曬黑,而是因為皮膚變「黃」。其實,膚色發黃與內在健康的關係密切,尤其與肝臟功能息息相關;另外飲食習慣和特定食物的攝取也會影響膚色。本篇文章將全面解析導致面黃的種種原因,教你區分一般膚色發黃與黃疸的差別,同時提供從生活方式調整到護膚保養的改善方法,並說明貧血、腸道健康等隱患如何影響面色,幫助你由內而外找回紅潤的好氣色。
臉突然變黃?面黃主要原因大解析
Photo from Shutterstock
導致臉色偏黃、皮膚蠟黃的原因很多,可能涉及身體內在的健康狀況,也可能源自外在環境與生活習慣。以下是幾項常見的面黃成因:
- 肝臟代謝異常與體內毒素累積:肝臟是人體的重要解毒器官,當肝功能不佳或負擔過重時,體內膽紅素等代謝物無法正常排出,就可能使皮膚泛黃(黃疸)。若臉部和眼白都明顯發黃,尤其在短時間內整個臉部皮膚突然變黃,並伴隨尿液變深色、糞便變淺色、容易疲倦等症狀,就要特別警惕肝膽問題所引起的黃疸,需要及時就醫確認。
- 飲食不當與營養缺乏:若長期缺乏某些營養素(如鐵質、維他命 B 群、維他命 C、維他命 E 等),容易導致氣色不佳,皮膚看起來暗沉。另外,過多攝取高油脂、高糖分食物會加速皮膚氧化老化,使膚色偏黃暗沉。長期大量食用紅蘿蔔、南瓜等富含 β-胡蘿蔔素的食物,也可能造成「胡蘿蔔血症」,令皮膚呈現橘黃色調(雖無嚴重健康危害,但外觀上容易被誤以為面色發黃)。
- 貧血或血液循環不良:。當循環不佳或出現貧血時,皮膚得不到充足養分,就會顯得膚色蒼白蠟黃、毫無血色。嚴重貧血也可能出現黃疸現象,使膚色呈現不健康的蠟黃感。同時,手腳冰冷、頭暈乏力等也是貧血常見的伴隨症狀。
- 腸胃健康不佳與便秘:便秘等問題會導致體內廢物毒素累積,進而影響皮膚狀況,使臉色蠟黃、暗淡無光。
- 不良生活習慣:長期捱夜或睡眠不足會干擾皮膚的修復與新陳代謝,導致膚色晦暗泛黃。壓力過大也會影響內分泌與血液循環,使臉色看起來暗沉不均。抽煙會讓有害物質與自由基進入體內,加速皮膚老化、泛黃無光。過度飲酒則會損害肝臟並造成身體脫水,間接讓面色更加枯黃。
- 外在環境因素與皮膚老化:過度曝曬在陽光下會促使黑色素沉澱、膠原蛋白流失,讓膚色變得暗黃無光。空氣污染附著在臉上也會破壞皮膚,引發氧化壓力,使肌膚看起來灰黃。
- 皮膚老廢角質堆積:隨著年齡增長,皮膚的新陳代謝速度會減慢,老廢角質難以自然脫落,這些角質堆積在皮膚表面會使皮膚看起來暗黃無光。定期去角質可以讓皮膚更明亮。
- 防曬不到位:紫外線是皮膚老化和色素沉著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如果防曬措施不足,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會加速皮膚的老化,使皮膚變得暗黃。每日使用防曬霜是保護皮膚的基本步驟。
- 進食過量含胡蘿蔔素的食物:胡蘿蔔素存在於胡蘿蔔、南瓜、紅薯等食物中,適量攝取有助維持皮膚健康,但過量攝取會導致胡蘿蔔素在體內積聚,使皮膚顏色變黃。
面黃與黃疸的區別
了解皮膚暗黃的成因後,也要注意區分一般的「氣色發黃」與醫學上的「黃疸」。黃疸是指體內膽紅素升高,導致皮膚和鞏膜(眼白)發黃的現象,通常是肝臟或膽道疾病的警訊。一般膚色蠟黃的人僅是臉色暗沉,但眼白仍然潔白,而且多半沒有明顯不適;相反,若屬於黃疸,往往同時會眼白發黃,並出現前述肝病的症狀,如尿液顏色變深、大便顏色變淡、食慾不振、腹部脹痛等。因此,如果發現膚色突然加深發黃且伴隨身體不適,千萬不要只當作氣色不好,務必儘快就醫檢查肝功能等,以排除嚴重疾病的可能。
改善面黃的飲食建議
Photo from IG@dlwlrma
透過飲食調整,可以有效改善因營養不良所導致的膚色蠟黃。均衡營養是關鍵,建議著重以下幾點:
- 補充鐵質與維他命B12:攝取充足的鐵和維他命 B12 有助預防和改善貧血,讓臉色更加紅潤有血色。可以多吃紅肉、動物肝臟、深色葉菜、蛋黃等食物,這些食品富含血紅素鐵和維他命B12,有助提高血紅素水平。
- 攝取足夠維他命:維他命C可促進鐵吸收並抗氧化,維他命A有助維持正常代謝,維他命E能減少肌膚氧化暗沉。均衡攝取這些維他命有助提亮膚色。
- 多纖維促進排毒:多攝取膳食纖維有助清除體內廢物、減少毒素累積。均衡飲食中應加入全穀類、豆類和蔬果等高纖食物,以促進腸道蠕動,預防便秘。腸道健康了,皮膚自然更有光澤。
- 少喝深色飲料:可樂、咖啡、朱古力等深色飲料含有較多的色素,長期攝入可能會影響新陳代謝,進而影響肌膚狀態。因此,建議多喝水或淡茶,保持體內水分充足,有助於排毒和維持肌膚的健康。
- 白天少吃感光食物:白天要少吃感光食物,如芹菜、菠菜、韭菜、白蘿蔔等,這些食物可能會增加肌膚對紫外線的敏感性,容易造成色素沉著,使肌膚變得暗沉。
如何改善面黃?從生活習慣與護膚方法開始做起
Photo from IG@_yujin_an
除了飲食之外,調整日常作息和護膚措施也能大大改善蠟黃膚色。以下從生活習慣和皮膚保養兩方面提供建議:
調整生活習慣
- 充足睡眠:充足睡眠(每晚 7 - 8 小時)是恢復紅潤膚色的基礎。睡眠期間皮膚細胞進行修復,再加上避免捱夜,可促進皮膚代謝循環,改善暗黃膚色。
- 適度運動:每天進行適量有氧運動或瑜伽,有助促進全身血液循環,讓更多氧氣和養分滋潤皮膚,使臉色更加紅潤有精神。
- 減壓放鬆:適度放鬆有效維持好氣色,可透過冥想、深呼吸或泡澡等方式舒緩情緒,保持心情愉快。當壓力降低、內分泌平衡後,皮膚狀況也會改善。
- 戒煙限酒:戒煙可降低皮膚接觸有害氧化物的機會,戒酒則能減輕肝臟負擔並避免身體脫水,兩者都有助於讓暗黃的膚色逐漸恢復正常。
加強護膚保養
Photo from 《德鲁纳酒店》劇照
- 定期去角質:每週 1-2 次使用溫和的去角質方式,清除皮膚表面的老廢角質,促進新細胞生成,讓皮膚恢復光滑透亮,改善暗沉蠟黃。
- 加強防曬保濕:每天白天出門前塗抹高係數防曬乳,降低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,預防光老化和色素沉著。平時也要注重皮膚保濕,使用適合膚質的潤膚乳或精華,避免肌膚乾燥而顯得蠟黃。
- 使用亮膚產品:選擇含有美白提亮成分的護膚品來改善膚色不均。例如富含維他命 C、煙醯胺等成分的精華液或面霜,有助提亮膚色、減淡暗黃。持之以恆地使用,能讓肌膚逐漸恢復明亮。
留意相關健康問題
面色發黃有時是內在疾病的信號。若調整生活和飲食後膚色仍然蠟黃,建議檢查是否存在貧血(如長期疲倦、頭暈)或腸胃疾病(例如慢性便秘等),並遵醫囑治療。將這些潛在問題解決後,膚色才能真正恢復正常。
面黃問題往往是生活方式與健康狀況在臉上的體現。我們需要同時從內在調理和外在保養兩方面著手:內在維持均衡飲食、正常作息,確保肝臟、血液、腸胃等機能正常;外在做好護膚、防曬和清潔,減少環境對皮膚的傷害。只要找出膚色暗黃的真正原因並持續針對改善,加上耐心保養,相信不久之後就能改善膚色暗沉、蠟黃,重現健康透亮的光彩。
Text:Girls editorial
Photo Source:Shutterstock、IG@dlwlrma、IG@_yujin_an、《德鲁纳酒店》劇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