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誰說躺著沒出息?研究說反而更長壽!躺平的片刻,也可以是自我療癒!
有意識的「躺平」,竟是身心療癒的新方式?在繁忙與高強度生產力文化中,「休息」常被誤解成「偷懶」。近年卻興起「Therapeutic Laziness(療癒性懶散)」,正試圖翻轉這種觀念:並非長時間無所事事,而是有意識地放鬆、調整節奏、允許休息的行為。為何躺平,反而益於心理健康、甚至促進長壽!

# 什麼是「療癒性懶散」
療癒性懶散並非鼓勵逃避責任或永不動彈,而是刻意給予自己「暫停、非活動」的空間。研究指出當我們從「必須不停做」的模式中抽身,轉向「允許自己安靜、甚至什麼也不做」時,大腦與身體便有機會修復、整理與重置。有心理與健康專欄指出:適度的不活動其實能提升創意、改善心情。

# 適當「躺平」有益身心
當我們暫停過度運作,身體自律神經從「交感亢奮」轉往「副交感修復」,壓力荷爾蒙下降、血壓與心率得以恢復。雖然目前對「躺平=長壽」的直接研究尚不多,但研究指出:長期累積的壓力與缺乏休息,會加速生理老化。雖然強調休息,但療癒性懶散並不等同於長期無目標、完全逃避活動!

# 允許自己間中躺平
在高節奏的生活中,給自己一次允許躺平的機會:不是放棄,而是修復!當你再一次躺下時,向自己說:「我值得此刻的休息」如果你正處於拼命模式,不妨從今晚開始安排10-20 分鐘,「躺平」不是錯,而是自我療癒!

Text:GirlStyle Editorial
Photo source:aespa_official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