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背部暗瘡狂生唔敢著露背衫!分析6大成因+5個預防方法,重現白滑美背~
在炎熱的夏天,不但臉上的暗瘡多了,就連背部暗瘡都一直狂生,導致每次一穿露背裝都相當尷尬,令人非常苦惱!究竟背部生暗瘡的成因是什麼?又有沒有解決方法呢?現在就來一起看看吧!
背部生暗瘡的成因
洗澡不夠乾淨
洗澡後身體未乾就穿衣
有些人為了貪求方便快捷,洗澡後可能身體還未完全乾透就會馬上穿衣服,但其實這樣會使水分沾濕衣服,進而令衣服貼在背上,增加細菌滋生的機會,最終形成暗瘡。
經常穿緊身衣服
尤其是夏天,本來的出油量已經會變多,如果再穿上一些不透氣或緊身的衣服,會使背部的汗水和油脂更無法蒸發,而更加悶熱,從而形成背部暗瘡。所以夏天出門最好穿棉質、透氣的衣服吧!
沒有定期更換睡衣
由於睡衣會與背部皮膚有直接的接觸,所以一定要勤力更換和清洗。尤其是夏天,最好每天更換,防止細菌和油脂在衣物中積聚,令背部長出暗瘡。
不良生活習慣
想預防背部暗瘡,可每天使用具有消炎成分的淋浴露來徹底清潔背部,對於後背比難清洗到的位置,則可以利用長柄沐浴刷來幫助擦洗。同時亦可以每星期進行2至3次的身體磨沙,將背部的老廢角質去除,也有利預防背部生暗瘡。
使用含消炎成分的暗瘡膏
可適當地使用含消炎成分的暗瘡膏塗上背部,像是茶樹、水楊酸等成分,可幫助快速消炎,令背部暗瘡快速凋謝。
定期進行帶氧運動
如果長期缺乏運動,身體有可能會因為未能透過排汗來排走毒素,令體內積聚了許多毒素和濕氣,引發出暗瘡。因此可每星期進行2至3次的帶氧運動,幫助疏通毛孔同時促進血液循環,從而減少背部暗瘡。但需要記得運動後最好馬上洗澡,防止細菌滋生。
減少吃重口味食物
經常吃辛辣、油膩、煎炸等重口味食物,都會容易增加油脂分泌,令背部暗瘡更容易長出。同時,時常吃以上食物都會容易造成消化不良,令毒素堆積在體內,引起背部暗瘡。
防止過度清潔
Text:Girls editorial
Photo Source:劇照、pinterest、林明禎@IG
延伸閱讀:
拆解11個部位嘅生瘡原因+改善方法!6招預防+急救暗瘡tips,多吃6種蔬菜有助平衡油脂?
假如進食過多油膩食物、油脂分泌旺盛、內分泌失調等,都會在臉上長出暗瘡。雖然暗瘡通常都會在3至7日內自動痊癒,但往往都會影響到這幾天的心情,甚至不敢與人對視。所以本文將為你分享不同部位長出暗瘡的原因,並且有助預防暗瘡出現的方法,令你不再受暗瘡困擾!
拆解11個部位的生瘡原因
髮際線
眉心
在眉心位置長暗瘡通常與情緒有關,可留意最近是否經常發怒、情緒不穩。宜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,有空可多到戶外走走幫助舒壓。
額頭
太陽穴
攝取過量油膩、辛辣、刺激性食物,都會容易造成消化不良,進而使身體的代謝能力變差,使膽囊的負擔過重,而在太陽穴長出暗瘡。
鼻子
在鼻子長暗瘡的原因與油脂分泌過多、胃火過大、消化不良、長期便秘等有關,建議早晚做好清潔,再減少進食刺激性食物,預防再長出暗瘡。
左臉
在左臉長暗瘡一般是因為熬夜、壓力、情緒抑鬱等,促使血液循環不良,令肝臟的排毒能力降低而長出暗瘡。所以記得要早睡和好好找方法舒壓喇!
右臉
右臉長暗瘡與肺部有關,其中時常吃溫熱食物、辛辣食物、作息不規律等都會容易影響消化系統而長出暗瘡。此外,呼吸系統欠佳的人士也會容易在右臉長暗瘡。
腮邊
唇周
唇周的暗瘡是對應腸道,所以經常進食油炸或辛辣食物,以及便秘人士都會容易長出暗瘡。另外,如果牙膏殘留在唇周,也會容易在唇周長出暗瘡。
下巴
通常女性在經期期間都會容易在下巴長暗瘡,這是因為內分泌失調會促使下巴生暗瘡,這段時間最好減少進食冰冷、刺激性食物,同時亦需注意保暖。
背脊
通常背脊生暗瘡都是因毛孔堵塞引致的。高溫會令身體分泌大量油脂和汗水,進而令大量污垢堵塞毛孔而長出暗瘡,所以回家後最好立刻洗澡!
更多相關文章:
去暗瘡小tips(護理篇)
注重清潔
由於生暗瘡與油脂分泌有直接的關係,所以平日應注重臉部清潔,可早晚使用溫和且潔淨力強的洗臉產品,將臉上的污垢和老廢角質去除,預防長出暗瘡。還需要每星期敷上1至2次的深層清潔面膜,讓毛孔乾淨不阻塞,暗瘡自然也會減少再生。
做好控油
使用含去痘成分的護膚品
去暗瘡小tips(飲食篇)
減少進食高糖食物
由於進食高糖食物會令體內的血糖在短時間內急升,使胰島素大量釋出,進而使皮膚分泌出油脂而生暗瘡,所以最好減少進食乳酪、糖果、朱古力、蛋糕、運動飲料等食物。
減少進食高脂食物
進食得太多高脂食物會促進油脂分泌,導致暗瘡形成,因此平日應減少進食漢堡、牛油、蛋糕、豬肉等食物,並以清淡飲食為主。
多進食含β-胡蘿蔔素的蔬菜
β胡蘿蔔素可幫助人體轉換成維他命A,而維他命A的功效之一就是平衡油脂分泌,其中紅蘿蔔、菠菜、南瓜、三色椒、黃瓜、西蘭花等都富含β-胡蘿蔔素,宜多多進食啊!
Text:Girls editorial
Photo Source:陳喬恩@微博、劇照、pinterest、鍾欣潼@微博